本文转自:宣城日报
荒地变身“村BA”赛场
——广德月湾社区共建共享点亮乡村新生活
“村BA”火热上演。
胜出队伍领取比赛奖品。
日前,在广德市杨滩镇月湾社区,一场在闲置空地上热闹举办的“村BA”赛事,点燃了全村的热情。这样的活力场景,也正是杨滩镇近年来持续推动乡村振兴、扎实积累的生动写照。
荒地“再生” 焕发社区新活力
这些天,月湾社区分外热闹!吃过晚饭,居民们便着急拎着看球“三件套”——板凳、扇子、水杯,赶到居委会旁的篮球场抢座。从8月12日以来,这里便成了月湾社区“村BA”的主赛场,一下午3场比赛,连续5天,场场爆满。居民们看得尽兴、过瘾。
谁又能想到,如今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文体场所,过去竟是一块堆满建筑垃圾,长满荒草的“垃圾场”。“荒废十来年,我们看着真是觉得如鲠在喉。”提起以前这块荒地,月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明富直摇头。这块荒地原本是用来开发建造房屋,撤乡并镇后,开发就搁置了,这一放就是十几年。前些年,借着建设省级和美乡村的契机,社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,将这块地硬化提升为篮球场。
比赛现场,6盏灯把球场照得犹如白昼,精彩的比赛和呐喊加油交织在一起,往日居民对这块荒地的唏嘘声,淹没在进球后的欢声笑语中。
“通过环境整治,让小节点成为新亮点,也是我们杨滩镇紧盯群众时时关心的小事、为民办实事的缩影。”杨滩镇副镇长周向丰说。
共建“聚力” 携手共创美好生活
于言表。
“李书记,我们塑胶材料都已经准备妥当,可以进场施工了!”7月21日,月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钧收到这条信息,倍感欣慰——这段时间所有人的共同努力,终于迎来了实质性进展。
今年年初,一群原先住在月湾社区的篮球爱好者,看到这块整修出来的硬质篮球场,便主动联系月湾社区,希望再次改造提升这个篮球场,将其铺设成塑胶场地,让乡亲们打球更安全、更舒适。
“群众热情高,自然不能辜负。”谈到场地提升建设工作,包村干部周向丰颇为自豪。那段时间,他没少为了这件事往广德市教体局跑。
广德市教体局提供部分资金支持,加上社区补足剩余款项,篮球场的改造提升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改造计划一经启动,更多温暖回应接踵而来:为了保障旁边跳广场舞群众的安全,广德市月湾篮球俱乐部负责人郑飞自掏腰包,为场地四周安装防护网。为减轻社区资金压力,他还带着自己公司的员工亲手安装。
安装护栏期间,社区里放暑假的大学生、附近村民一有空就来搭把手。“共建共享”这个抽象的概念,在月湾人一点一滴的实干中,变得鲜活而具体。正是这些质朴的身影,用他们的热忱与双手,共同创造出了属于大家的品质生活。这片由大家共同打造的球场,很快成为了凝聚乡情、点燃激情的最佳舞台。
荒地变身球场,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变,却反映月湾社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提升后,对精神文化和品质生活的真切向往。大家的喜悦实实在在、溢
乡风“燃情” 篮球赛点燃淳朴民风
“本次比赛圆满结束,这次我们的‘村BA’设置一、二、三等奖各一个,一等奖猪肉1扇,二等奖老鹅2只,三等奖老母鸡3只……”比赛现场,解说员话音未落,现场早已响起阵阵欢笑与掌声。
月湾社区“村BA”的火爆,是淳朴民风与团结乡风最生动的写照。
话筒音量小,广场舞领队捐出音响;没有记分牌,村民们你五十元、我一百元,自发凑钱买来电子计分器;缺队医,村医顶上;暖场节目不够,邻村舞蹈队热情来援;缺少裁判,从篮球俱乐部调配三个标准裁判……
“月湾一直拥有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,群众的参与度高,凝聚力强。”孙明富打开了话匣子,上世纪80、90年代,月湾社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篮球场,月湾的“篮球热”也在广德早有口碑。
“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次赛事完全由月湾社区居民自发自办,不再依靠镇村两级主办主导。”郑飞谈起赛事盛况,脸上写满自豪。
近年来,杨滩镇积极探索办赛新形式,鼓励民间社会团体自主办赛,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协助,实现“自己搭台,自己唱戏”,引导村民在自娱自乐中强身健体,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,放下手机,走下牌桌,移步群众大舞台。
这个夏天,月湾人用点滴热爱汇聚成熊熊火焰,点燃了“村BA”的激情,也点亮了属于整个社区的活力与光芒。